《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它不仅是曹翁笔下的传说,也是我们许多人的梦境。?xml:namespace>
《红楼梦》它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又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便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全浓缩在这场较量的硝烟里,“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时,可怜又可爱的人却对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
可以说,曹雪芹先生在人物塑造上是相当成功的——我们之所以不提高先生,是由于整部书的人设几乎由曹雪芹先生一人完成。纵观全书,人物间性格或有相似之处,但绝无重复。就拿两个性格同样泼辣的人物,王熙凤和探春来说:王熙凤在性格上更重视钱财,并时常有炫耀自己的心理,而探春则自有一番孤高的性格,与王熙凤相差甚远。文中其他的人物也是一样的道理,可以说,在一个活动背景如此狭窄的地方,要集中如此之多的人物,又要突出各自的性格特点,本身就是一件奇事。《红楼梦》一书的可读性,在很大程度上与它优秀的人设有不可隔绝的联系。
曹翁笔下所塑造的人物都是丰富多彩,活灵活现的。他用自己生花的妙笔和连珠的妙语为大家展现出一幅幅精彩的图景。依照《红楼梦》一书的线索,故事是围绕着"宝,黛,钗"三人的悲情恋爱展开的。在这场横贯全书大约八十回的悲剧中,没有一个人是胜利者,他们都失去了属于自己的东西。有人因此失去了颜面,有人因此失去了爱情,更有人因此失去了生命。他们是封建礼教的牺牲者,却更是新时代的弄潮儿。
一、贾宝玉
全书的男主人公贾宝玉,由于他是在曹雪芹的反对封建思想的笔下成长起来的一个人物,因此,他的行为举止,不免与别人有很大不同。贾宝玉有一句名言:“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得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不仅是宝玉向读者传达的重要思想,也是《红楼梦》的核心精神。
他性格乖张,敢冒当时"大逆不道"之事,又是个典型的情痴,而且非得在女人堆里才能表现出自己"绅士"的一面。为此,无数评论家们曾说他是个"天生的败家子","好色之徒"等等。但我们不应该因此而否定宝玉所带来的反封建的积极意义,他反感功名利禄、封建礼教的一系列做法都反映了他对封建社会的控诉,这些都具有很明显的进步意义。
我认为在贾宝玉心中,林妹妹的分量是很重的。在与众姐妹相处的日子里,他在林黛玉的身上找到了知己的感觉,因为林黛玉从来没有劝过他去考取功名,甚至还和他一起品读《西厢记》这类禁书,因此他的心使爱情的天平倾向了林黛玉。在贾宝玉的成长过程中,因为是贾母眼里的宠儿,所以作者也为他创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这便意味着正统典籍不用读。正是如此,在贾宝玉的身上少了封建官僚家庭金榜题名,考取功名的思想。也才使他有机会接触到了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奴婢,以及柳湘莲、秦钟、琪官这样的人物,相比较之下,让他更加清醒认识到这个封建大家族扼杀人性,淫乱腌臜的一面。所以在柳湘莲说:“你们家只有门前那两个石狮子还算干净”的时候,贾宝玉一句话也没有说,这正说明了贾宝玉内心对这句话的肯定,也说明了贾宝玉内心对这个家族,乃至这个社会制度的叛逆。
由于家长从小把他交给一群奶娘丫鬟照顾。那些围绕着他,都以一颗纯真的心对待他的丫鬟,才是他的启蒙老师。丫鬟们用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低下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扣问着他。在贾宝玉的感情生活里,她们和那些以世俗男性为主的居于中心统治地位的势力,在每一点上都形成鲜明的对照:聪明和愚蠢,纯真和腐朽,洁净和污浊,天真和虚伪,善良和邪恶,美好和丑陋。贾宝玉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才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
二、林黛玉
春光已老,归期似梦,点滴疏狂放纵,思愁绵绵无幕掩,隐痛如泪眼幽幽。
夕阳依旧,离思如冢,惊梦天涯蘼荼,酒痕诗中欲语羞,清愁道人间无数。
对于书中的女主人公之一林黛玉来说——为什么要用"之一",是由于在《金陵十二钗》中把他们宝黛二人的事单合为一首诗,列所有诗词之首。她的命运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凄惨的了:幼年父母双亡,体弱多病,期望中的爱情不能得到,最终死在了封建礼仪桎梏下,也算得上是命途多舛了。除了心胸不够开阔和体弱多病以外,她的其他能力都可以在大观园中的所有女性中算得上是佼佼者了。事实上,黛玉的性格表现,就是受到了宝玉的进步主义思想的熏陶。和宝玉青梅竹马的她,本希望能有一段圆满的爱情,却不知最终死在了这段爱情里。同时,她的才气,她的灵性以及她未加掩饰的性格,也因此被一并埋葬了。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的完整体现。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都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尽红颜老,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落花人亡俩不知!”
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但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俩的心贴的最近,情到最深。“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又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更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看过《红楼梦》,我们便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在黛玉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忙。为避免晦气,贾母还把宝玉的婚事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是干净的、理想的,究竟什么地方才是我自己理想的天堂,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只要找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也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
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悲伤,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就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挚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便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三、薛宝钗
薛宝钗是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她是宝、黛、钗爱情悲剧的主人公之一,而且还在于这一艺术形像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以及这一形像的创新性。因此她成为众多舆论的焦点。对于薛宝钗这一人物形像,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尊薛而抑林,有的则尊林而抑薛。
薛宝钗一出场,作者就描写了她的美貌和品格。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这就概括地写出了她遵从封建礼教、恪守妇道,顺应环境的封建淑女的形象。
这个人物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特别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她曾多次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是“混帐话”,并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她也多次向黛玉、湘云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之类的封建说教。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大观园的贵族少女中,她是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道德观念毒害比较深的一个。但是也不能因此将她与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人等同看待,一律将她说成封建统治者。
她确实端庄,沉稳,却并不显得做作。她和黛玉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此。比如,她处事周到,办事公平,会关心人,体贴人。对于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家境贫寒的邢岫烟,宝钗也都给过种种有形无形的帮助。即使对大观园的下人,她也能体贴他们的起早睡晚,终年辛苦的处境,为他们筹划一点额外的进益。
其实,她也是有活泼的一面。当她发现黛玉在偷偷读《西厢记》一书时,便开玩笑地呵斥道“你跪下,我要审你”,而后又悄悄揭露自己实际也看过类似的书籍,以及她在螃蟹宴后与黛玉嬉闹的情景便可见一斑。事实上,宝钗是在封建势力的魔爪下一步一步走向现在这个样子的。至于说她“工于心计”,这话用在王熙凤身上还可以,但宝钗本是为选秀女而上京,又在荣府中同众姐妹一并长大,哪里来的什么“心计”可言。难道说,这“心计”也是像贾宝玉的某事一样,是密授给她的不成。可以说,宝钗实际上背负了太多世人以不公正的眼光给她的压力。她有的是能够做事的头脑,而不是能害人的险恶用心。
作者塑造薛宝钗这个形像,绝非仅仅写出一个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和八面玲珑的势力小人;更不是要塑造一个虚伪奸隐的“女曹操”;甚至也不止是塑造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形象。而是在薛宝钗这个形像中,寄托着作者复杂的感情,深深的感慨:既赞美这位美丽少女的聪明才智,同情她不幸的悲剧命运;又痛惜她奴隶般地信奉封建礼教,批判她“随分从时”的处世哲学。因而,他要塑造的是一个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青春少女,被封建礼教所毒害以至毁灭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作者对薛宝钗性格的发掘,并没有到此止步,而是用细腻的笔触,多方面地展现她性格中美好的、健康的因素与陈腐的、窒息的成分之间似乎矛盾然而又是奇妙的统一。
曹翁正是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和连珠的妙语,将宝黛钗三人的爱情悲剧刻画得淋漓尽致,也由此描绘出三种完全不同的人物性格。不仅引发了读者的思考,还增添了读者的人文素养。作者也就是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有法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红楼,一个甜甜的遥遥无期的梦!
?